走进格林美
格林美江西循环产业园成立于2010年5月,是格林美集团在丰城投资建设的第二大循环产业基地,总占地1500余亩,建设了电子废弃物循环产业园、废五金循环产业园与废钢铁循环产业园以及江西城市矿产资源大市场等四大园区。
查看详细
来源: 中国科学报
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1/449176.shtm
发布日期:2020-11-20
为白色污染寻找绿色出口
“塑料看起来很便宜,背后的代价却很高昂。”在中科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我国塑料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下简称咨询项目)座谈会上,一位院士如是说。
2020年11月,咨询项目工作组先后走访江西省丰城市和广东省广州市等地,针对废塑料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可降解材料等问题展开调研。
白色污染: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人类生产出的绝大部分塑料被丢弃了。”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告诉《中国科学报》,“近来在南极和北极均有发现微塑料的报道,让人们在震惊的同时,也愈发意识到问题的普遍性和紧迫性。”
从1950年到2015年,全球生产的初级塑料产品共计830亿吨,其中490亿吨已经被废弃。这些被主人丢掉的塑料,不仅占据了地球大量空间,而且在大气、水体、土壤中无处不在。
作为世界上塑料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中国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卖、快递等产业迅猛发展,塑料废弃物的增量显著,造成的压力非常突出。
从2016年起,李景虹就开始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关注塑料问题。2019年开始,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与了政协组织的一系列相关调研活动。调研显示,现实中的塑料问题远比预期的复杂。
“拿农业常用的地膜来说,厚度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是可以用机器回收的。但有些不法商贩售卖更薄的地膜,因为售价便宜,老百姓买得很多,这样的地膜机器一碰就碎,无法回收,而人工回收成本又太高,难以推行;好不容易研发并生产出来的可降解材料,如果人们不注意垃圾分类,很容易就和普通塑料混在一起丢掉;在城市推广垃圾分类,如果只有少数社区做得好,多数社区做不好,回收来的垃圾量太小,就难以支撑后续的处理过程……”谈起调研中看到的困境,李景虹的例子多到举不完。
迎战白色污染,绝不是孤立环节的问题,必须打通政用产学研的整个链条——这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
中国企业:踊跃加入“战塑”大军
为什么选择在丰城和广州开展系列调研?
李景虹解释,位于江西丰城的格林美循环产业园是国内最大的废塑料循环再造产业基地之一,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塑料物理回收方面的创新实践;在广州考察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专注于可降解材料的研发——这两家都是中国本土企业。
江西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目前形成了年产10万吨100%再生塑料的制造能力,产品应用覆盖汽车、家电、日用品等行业。在展厅里,研发人员展示了他们正在探索的废塑料全闭路循环模式:将废旧家电中的废塑料再生制造成家电改性塑料的产品。
“废塑料发展行业存在4个关键问题:绿色处理技术、深度循环利用、回收体系建设和财税政策支持。这背后关系到5大要素:人才聚集、资本通道、创新成果、高质发展和产业链融合。”该公司秦玉飞博士在研讨会上说,“我们想实现的产业融合是这样的:从原料制造商、回收商到处理商再到品牌商汇聚在一个平台上,上下游联动起来,形成一个再生资源产业的闭路循环系统。”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黄险波则向与会者展示了企业在塑料等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利用整合回收技术得到的绿色塑料、适用于白色家电的改性塑料等。展厅里一只普普通通的餐厨垃圾专用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是使用可再生原料制作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
“垃圾分类推广中,很多人不愿意把厨余垃圾从塑料袋倒进垃圾桶,厨余垃圾对应的桶里常常会混进塑料袋。有了这种可降解的专用垃圾袋,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塑料污染的问题。”一位参观者说道。
“近年来,企业参与解决塑料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企业的发展要靠技术,这需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参与;企业的壮大要靠市场,这需要政府的监管和支持。”李景虹说,“对接各方的资源和需求,也是我们这个咨询项目的任务之一。”
科技力量:集结!为了绿色明天
本次调研也汇聚了多方专家参与研讨。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俞书宏强调了微塑料问题的紧迫性:“微塑料是指尺寸在纳米到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它难以降解,且无处不在。而我们至今对微塑料的特性和危害还知之甚少。”他建议加强针对微塑料问题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科学家探索微塑料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出台相关的治理政策。
“塑料问题可以分为存量问题和增量问题,微塑料污染等就属于存量问题。而要从源头上解决增量问题,还要从可持续材料研制入手。”俞书宏对《中国科学报》说。他在会上还探讨了旨在替代现有塑料的新型完全可降解生物质基材料的研制和推广,并与相关企业展开了深入交流。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锁江从绿色过程工程的思想出发,探讨了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的绿色技术。他指出,应对废弃塑料问题必须坚持全生命周期的评估和考量,先设计系统,再设计局部。
海南大学教授冯玉红则指出,目前国内外针对禁用限用种类的不可降解塑料的执法用快速检测标准和相应图谱库尚有待完善,各类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全生命周期生态效应风险评估尚不明晰。她说:“希望科技工作者能用真实的数据全方位评价各种塑料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风险,也希望这个咨询项目能带领我们取得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
据李景虹介绍,本咨询项目将针对我国废塑料污染物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关键问题、应对策略、配套政策等,提出一系列建议,最终形成综合性的咨询报告,为国家提供较全面的政策建议。
Address:Resources Recycling Industrial Base, Fengche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hone:0795-6833888
Fax:0795-6833666
Scan QR Code
SiteMap · AuxiliarySection · BottomGraphic · About GER
Jiangxi ICP No. 2020014411-1© 2008-2020 Jiangxi Green Recycli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